老相片數位化指南-從掃描機選購到檔案結構、EXIF編輯還有時間軸檢視歷程分享!
這篇主要是個人從購買到實作時的心路歷程,未必是最佳的解決方案,不過還是供各位參考。希望有了這份指南可以幫助大家減少需要準備的時間~
疫情期間多了很多待在家裡的時間。加上訂閱制時代的來臨,養客千日的GOOGLE打算開始GOOGLE相片的收費,對於數位足跡又愛又恨的我開始整理、將家中相片數位化。雖然沒有趕上免費空間,不過最後我還是訂閱了就沒差了zz。
型號
掃描機的型號是 EPSON Perfection v370 Photo,發現似乎是產品生命週期的末期了 (疑似 2012 上市)。看了網路上許多評價,皆認為 CCD 的掃描效果會較佳,因此看上了許多人推薦的 epson 的 v370 作為首選,不過在挑選時參考了各國的 epson 網站,看起來除了台灣幾乎都已經沒有該型號的蹤跡了。在加上網路上的庫存超少,還買到了玻璃有白點的瑕疵品。看來這可能是低價 CCD 掃描機的絕響了,最後買來發現是 2019 年生產的機器@@。
EPSON scan 2
在安裝好驅動程式之後發現程式的介面相當老舊,印象中小學時似乎就看過這個介面了,想不到隔了這麼多年還是不變呢。在網路上爬文之後發現似乎有推出 EPSON scan 2,卻發現除了極少數的型號有推出 windows 版,其他只有在 mac 上能跑呢。看來我是無福消受了,如果你有mac 主機,或是你真的很想找一個買他的理由那就恭喜了。
參考讀物:Epson Scan 2 — Will It Work With My Scanner?
簡單來說就是蘋果軟體升級政策逼得 epson 必須更新他們的國寶級軟體,所以 mac 才能人人有功練。
EPSON scan 1
因為我是卑微的 windows 使用者,所以使用的是傳統的 EPSON scan 來進行操作,分享一下個人的設定值。我將模式設定為全自動模式,只要適當地將相片分開來擺。他就會自動的辨識然後把相片切開喔,這樣就可以一次掃描好幾張。
選擇事件:start button
核取:執行此程式:選擇「 EPSON scan」
這樣在按下按鈕時就會自動開啟 EPOSN scan 然後掃描囉,掃完程式會自動關閉~
手套
標籤
檔案結構
任何實體的物件都不變動,只調整數位檔案,數位檔案根據其出處有編號。
首先將實體相簿個別編號 1、2、3、... 30。(看起來有機會挑戰 40)。開始掃描之後任何實體的相片都不變動,只調整數位檔案,數位檔案根據其出處有編號。因為父親過去曾經為了翻閱時的觀賞性,或是基於相簿空間不足而將相片打亂,有互相調動的動作(當時也沒想到會有數位化的一天)。所以有些相同系列的相片會出現在不同的相簿中。個人的想法是將其在EXIF中加入時間就好了(在時間軸裡會靠在一起),沒必要重新挪動相片位置。只要掃描時在檔名裡加入相簿的編號,不管檔案移到哪裡都可以找的到相片喔!即使移動了數位檔案的位置依然可以根據檔名對照找到其實體位置。
略圖,逃難時繪圖板丟在學校,沒辦法做圖... 只能鼠繪了
歪掉是我透視爛,不是滑鼠的錯exif編輯
執筆時大概掃描到第九本相簿,已經是心力交瘁了。一想到編輯相片EXIF時還得一張一張來就開始發抖了。雖然用 File Explorer 的編輯功能還是可以完成工作,不過除非相片實在是不多,否則還是把他好好的批次處裡吧(目前已經破千張囉)。
順便抱怨一下,助教真的不是人當的。
在網路上嘗試了幾種EXIF批次編輯的軟體,最後遇到了analogExif,只要打開資料夾,把該日期內的所有相片選起來,然後編輯:Original capture time (原始拍攝時間) 成當天日期,然後點選save 就可以囉。不確定的日期只要選擇一個大概的年代即可,目標是在時間軸內可以顯示在一起。如果不希望存檔時自動產生 .bak檔案,只要在設定中把 Create backups取消核取應該就不會產生備份檔案囉。
analogExif 似乎有些BUG,所以改用 digiKam 來處理,不過其實這也有BUG = =,設定日期的時候要特別小心。
2023/5 編輯:下載了最新版的digiKam沒有遇到之前的問題,不太記得之前的問題了,不過目前沒狀況
儲存workflow可以把目前的批次設定存下來,這樣把整個佇列刪掉也不會遺失設定。
目前沒有找到喜歡的處理軟體。
時間軸
整理好的相片最期待的就是可以跟家人一起分享了,其實有考慮過很多種的保存方式。為了老人家的技術能力也有考慮過要不要乾脆丟到LINE相簿裡。不過基於我對該貼圖公司的愛恨情仇,多方考量下,還是決定放到GOOGLE相片(下稱G相片)中了,G相片的時間軸是個人目前使用起來最棒的一個選項,不過同時也在看看有沒有其他的替代選項。畢竟不太喜歡把自己的整個人生都被丟到裡面去存著。
共享功能
G相片(下稱G片)有一個非常適合這個情境的功能,那就是「共享」功能,只要在一個帳號裡上傳好相片,進入共享功能中選擇分享的對象,就可以把相片分享給所有的家人了!而且不會耗費其他家人的空間。
最多只能分享給一個帳號,最好還是開一個共用G片帳號給大家用吧。
隨著逐漸解封,慢慢的也回到校園裡了,相片還是慢慢的在整理。先把這些經驗寫出來,希望可以幫助到有興趣整理相片的人。
有回憶的相片欣賞起來實在蠻感動的。
留言
張貼留言